体制内人员已经失去了精神价值意义
2018-03-23 20:56:47
  • 0
  • 0
  • 3
  • 0

本来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集合体需要两种价值来生活,经济价值维持自然人的生活,不吃不喝是活不成的,自然人不能生存,社会人也无法附丽,所以对此不能过度拔高,这不是庸俗的问题;精神价值维持社会人的生活,光靠吃喝是满足不了社会人的需要的,何况人不但要生存还要生存得更好,不断地实现、提高它的社会人的价值,这就要发展,而发展主要靠精神价值,对此不能过分轻视,过分轻视了人就失去社会人的价值,也将停止发展。

一个正常的社会就要满足人的两种价值需求,不断地提高两种价值质量,从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使人变得更有意义。

但由于经济价值是刚需,而获得这个刚需又很难,于是无形中人们把获得经济价值放在首要位置,这就造成一个印象好像精神价值是可有可无的,在获得经济价值行有余力的时候不反对获得适量的精神价值,但当获得经济价值很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价值就成了累赘,甚至被认为他会阻碍人们获得经济价值。

这里面不但有现实问题,也有认识问题,当认识认为经济价值是唯一的,人只要作为自然人活着就行,那就不需要精神价值,自然人不也就是社会人吗?当认识认为社会人是人的本质,自然人不是社会人,那精神价值就也是刚需的,比如意志自由、人格尊严、个人主权、自我主见、博爱理解等。

中国现有体制是一个战斗体制,战斗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他不是为了人的或个人的生存,而是为了体制的生存,而这个体制生存环境并不宽松,热战的、冷战的、和平演变的、政治的打压、经济的封锁、文化的渗透等使他面临着各种危险,而且有现实的毁灭的教训,因而为了提高战斗力,增加生存的概率,他需要体制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这使绝大多数体制内的人只保留自然人性,社会人性就不得不让渡出去,由于没有了社会人性,精神价值的需求就变得没有必要。

这里面还有一个习惯问题,刚放弃对精神价值的需求,人们可能觉得不太适应,一下子有空虚之感,但时间一长就慢慢的适应了,毕竟自然人才是人的基础存在,何况没有了精神价值的需求人反而变得轻松了,无痛苦、少烦恼。

当然人毕竟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不能完全抛弃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一套虚假的话语体系诞生了,用虚假的话语体系凭空构建一套精神价值,用这一套假的精神价值来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于是体制内人员就在这一套假的精神价值里都起了圈子,而且玩起了花样,似乎很有精神价值追求,而其实已经失去了精神价值意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