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圈和欧洲文化圈
2018-06-14 18:51:04
  • 0
  • 0
  • 16
  • 0

中国以一国而言,欧洲以一洲而言,但两地的文化圈极其相似,其他文化圈则不同。

两个文化圈都是在山河的自然形势下形成的,自成区域,两个文化圈都自有核心同时向外辐射,更重要的是两个文化圈都曾有政治上的统一,尤其是认知上的统一,也就是“华夷之辨”,历史文化相互有强弱,未来还不明朗。

中国文化圈的核心相对比较固定,黄河中下游的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这可能有中国是完整的大陆的缘故。

而欧洲文化圈的核心相对比较多变,公元前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西岸,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亚平宁半岛,公元十五纪以前在土耳其海峡两岸,而以后直到现在在西欧。这也可能与欧洲海岸线比较曲折有关,大区域里头有很多小区域。

中华文化圈政治上的统一是和文化圈的大小互为因果的,文化圈不同的大小时期都有政治上的统一,夏商周有统一,秦汉到明清都有统一。即使政治上不统一的时候,文化上依然是统一的,如春秋战国、南北朝时、五代十国时,即使是中华文化外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最后也都归结为中华文化。

欧洲主要是罗马帝国的一统,这一统主要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文化上的,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到西罗马可以称为第一罗马,东罗马可以称为第二罗马,神圣罗马帝国可以称为第三罗马,而从俄罗斯人的角度看沙皇俄国也是第三罗马。

而德国人情况特殊,他们认为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德国第二帝国是第二帝国、希特勒时期被称为第三帝国,总之还是有罗马帝国一直排下来。所以欧洲其实只有一个帝国,那就是罗马帝国,而国王无数,国王是比皇帝低一级的统治者。

文化圈里不能无文化,文化不能不统一,不然就不叫文化圈。

中国文化圈应该是有自然崇拜和礼乐文明发展而来,繁衍为诸子百家,最后归于儒道法三家,儒为中军,法为先锋,道家断后搞安慰,后外来佛教强势入驻中华文化圈,其实一直还在外围,他们共同打造一个可以接受的专制文明。

而欧洲文化圈来自于两希是不错的,希伯来是宗教的平等、神圣,希腊是世俗的民主、共和、科学以及探索精神,加上日耳曼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他们共同打造了积极的、向上的、充满想象的、理性的文化。

它们都曾向外辐射,要把外邦变成自己人。

中华文化圈是由五服制向外辐射的,起于一个较小的质量很大的核心,夏商周四围都有很多的夷狄,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巴蜀都是文化圈外的,从秦到明朝,东北的东胡系、秽貊系,蒙古高原诸民族、西域诸民族、藏系民族、西南诸民族也属于夷狄,由于满族也出身于夷狄,所以华夷之辨有所减轻,这些民族以后也逐渐进入更大的中华民族系列,很多都直接进入华夏民族的继承者汉族内部。

清朝接受了正统文化,所以他视外国依然为夷狄,藩属国以及以后西洋诸国都是夷狄。只是以后发现西洋夷狄居然比自己还先进,对夷狄的轻视之心才大有收敛。

在中华文化的教化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

欧洲的“夷夏之辨”最早可能产生于雅典,雅典以外的其他部落以及殖民所到之处的人都视为落后的人,后来罗马人把拉丁地区以外的部落也视为落后的人,后来更是把来自北方的凯尔特人尤其是日耳曼人就直接称为说鸟语的人了。而在中世纪及近代,欧洲几个民族系列如拉丁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及国与国之间也有互相视为夷狄的现象。

到了十五世纪以后欧洲人更是把殖民扩张所遇到的人统统视为夷狄了,有人最初甚至认为黑人基本不能算是人类,不能以人道对之,专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夷夏之辨”极端事例。欧洲通过殖民把欧洲文化带向全世界,连中华文化圈的核心部分中国也强烈地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这个影响还在继续过程当中,相比来说中华文化对欧洲影响则是极其有限的。

这有欧洲有形力量的强势,更是欧洲无形力量即文化的优秀有关,有形力量的强势也来自于文化的优秀。

中华文化圈的保守者一味儿的排外、贬外,积极者一味儿的接受外来文化,正确者应该的是坚守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用欧洲文化改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确实到了不改良不行的地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