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左宗棠的再认识
2018-01-21 15:14:03
  • 0
  • 0
  • 4
  • 0

左宗棠生前死后都是很值得的,死前是总督,死后被认为是中兴名臣,洋务运动三大家,至今一提起左宗棠人们都还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样的认识已成为思维定势,没有人进行再认识。

一举成名天下闻,不是指中举,而是高中进士,从此可以青云直上,而举人一般说是没有做官资格的,多少举人偃蹇于科场,终老于深山,不幸的是左宗棠就是举人出身。

但左宗棠个人的命运很幸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了,而且很迅疾,很快就危及清王朝的统治,这比英法联军进占京城,迫使咸丰皇帝逃亡热河还紧迫,毕竟英法联军是要钱、要利不要江山,而太平天国主要要江山,因为洪秀全知道有了江山那钱、那利还不都是他们的吗?消灭太平天国成了当时最大的政治,左宗棠就在这个政治中趁势崛起,而且一发不可收。看来政治正确是成功的要诀。左宗棠也因此感激清朝一辈子的知遇之恩。

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把左宗棠提高到国家栋梁的地步,这靠的是才气,左宗棠就是才气纵横,大家不要忘了当时的左宗棠还仅仅是一个举人,举人在当时是多如牛毛的,而他把牛毛做成了马脖子上的毛——真鬃【中】。

太平天国确实是该镇压的,不是因为它危及清朝统治,而是因为它反人道,但对左宗棠而言就是因为他危及清朝统治,换一个不反人道的农民起义他一样镇压。在这里他的认识不如曾国藩高,曾国藩还认识到太平天国要灭亡中国的道统,太平天国是反文化的。据说当曾国藩消灭了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江南半壁江山尽在掌握之中,有人劝曾国藩脱离清朝黄袍加身,而曾国藩犹豫不决,其中一项就是同样握有重兵的左宗棠会不会首先起兵勤王,诛杀叛逆,再造清王朝。

在清朝海防、边防都遇到危机的时候,发生了海防重要还是边防重要的争论,李鸿章可能是一直在和洋人打交道,知道洋人的厉害,更知道洋人之所以厉害,间接地接触到世界的大势,所以强调加强海防。我们不论李鸿章的海防到底做的怎么样,我们知道如果中国能真正加强海防,中国可能就不会遭受恁多的东西洋鬼子之罪了,现在早已成为海上强国,甚至就是世界强国。从这一点看李鸿章的见识比左宗棠高明。

相应的左宗棠强调边防,也即西北防务,这也很重要,但这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几千年来的西北就如此,打打和和、好好坏坏,不是清朝能解决的,清朝灭亡后的几十年西北还是如此。而就左宗棠而言,他的强调边防不是放在世界大势上说,而是放在历史上士大夫建功立业上说的,他最羡慕班超驰骋西域,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这都没错,只是不如李鸿章能结合世界大势,从大势着眼,认识到以后的世界海上竞争时最重要的,从世界大势着眼到现在还是中国政治家的软肋。

洋务运动左宗棠是重要的参与者,很有建树,但这并不能就说明左宗棠有世界眼光,有现代意识。要知道当时的洋务运动是一种事态发展必然,上有以奕为代表的中枢高层号召,下有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封疆大吏实施,更有容闳等有识之士张目,左宗棠侧身其中,是形势使然,不是认识问题,尽管他不反对而是积极参与这比那些反对的老先生好多了。

忠君意识是好意识,比天天要谋反好,尤其在专制时期,但在已经西风东渐,民主、共和思想已经传入中国后,这忠君意识就有点落后,而这恰恰是左宗棠政治上最大特色,他可能比曾国藩、李鸿章还要强烈,这不能不说是他思想意识上的落伍。社会进步了,而他还是一个封建的士大夫,一身的文武艺还是要卖与帝王家。

我们假设左宗棠活到辛亥革命时期,依然为封疆大吏,就是湖广总督,而且住武昌,左宗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吗?是历史的必然因而具有正义、正当性吗?如认识不到他会怎么做?当然假设是不存在的,但答案是一定的,那我们会怎样评价他?

我们赞扬左宗棠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是很注重人格尊严的,是孟子称之为的大丈夫。他在这方面甚至要求得有些出格,即使是朋友、同僚,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到他的怒骂甚至老拳相向,这很好。但我肯定知道他的人格尊严在慈禧老佛爷面前是一点也维持不住的,或者他把这当成忠君。忠君要牺牲人格,这样的制度和现实就不是好的制度和现实,不知道左宗棠意识到没有,如果没意识到说明他陷得很深,如果他意识到而又没想到反抗,说明他人格尊严是有漏洞的。这个问题要求诸葛亮不合适,要求左宗棠很合适,因为时代不同了。

所以我对现在很多人还抱有严重的等级意识、忠君意识、专制意识很反感。现在动不动让人效忠,这很不好,你做得好,人们自然赞同,你做的不好,还让人们效忠,这有道理吗?

所以左宗棠是一个生活在近代的中世纪人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