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之风云际会
2018-10-07 07:55:49
  • 0
  • 0
  • 6
  • 0

 历史是动态的,动态的才有很多的风云际会,才有很多的风流人物。

吴越两国大概在吴王阖闾之前虽是东南一隅的邻国,风俗习惯相同,还是各过各的,没有多少交集,而之后就生生死死的纠结在一起了,正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很多风流人物便纷纷登场了,上演了中国历史虽不持久但很精彩的大剧,谁不知道吴越乃报仇雪恨之乡啊。

吴王僚、阖闾、夫差、季札、伍子胥、孙武、勾践、文种、范蠡、西施、专诸、要离等一大批人物,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有一段或一瞬间的辉煌。

当然吴越之风云际会是中国动态历史发展的必然,周王室由盛而衰至春秋末年已经不能制衡天下了,就是很多的诸侯国也已经由盛而衰,政令由世家大夫出,名震天下的齐桓、晋文、楚庄早已过去,晋国赵、魏、韩三家世家大夫虎视眈眈,田姓取代姜姓齐国已是大势所趋,楚国处灵王、平王之时,内政慌乱,这些国家的动荡把大批人才逼向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吴越地区,孙武由齐入吴,伍子胥、伯嚭由楚入吴,文种、范蠡由楚入越,西施由越入吴,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入盟,吴越春秋即使上演也绝不会如此精彩绝伦,但这些人入盟吴越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风云际会了。

这际会也必然有周王室无法制衡中国导致强国成为盟主代行天子之权的历史动因,没有这个动因也会失去很多的历史契机,如夫差不北上攻打齐国,结盟称霸,越国没机会积聚力量,最后发起进攻,伍子胥也就不会因进谏而引起夫差记恨、伯嚭乘虚而谗言导致被赐死,伍子胥不死勾践报仇雪恨或许也不会恁么容易,勾践灭不了吴国,文种可能不会赐死,还会被重用,当然范蠡就没有恁么风流快活了,带着恁么美的小媳妇西施泛舟五湖,最后还成为天下首富——陶朱公,历史也会因此而失去很多英雄风流色彩。

历史是够英雄风流的,但历史中的人大多很悲惨,吴王僚、夫差、伍子胥、文种、西施、专诸都死于非命,阖闾受伤而死、勾践装疯卖傻、忍辱负重,范蠡其实也是亡命天涯。不过从历史角度看,哪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是英雄的悲剧时代,此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英雄不好当啊。

这里面最曲折丰富、大智大勇、悲惨至极、忠孝两全的还是数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的少傅为小人费无极,费无极谗害太子建,并逼伍奢污蔑太子建勾结外国企图推翻父王,伍奢拒不答应,遂并大儿子伍尚一起被平王诛杀,伍子胥从此开始和楚平王原太子建及建的儿子一起亡命生涯。

建卷入郑国内政被杀,伍子胥带着建的儿子投奔吴国,千难万险中在吴楚交界的含山县昭关在扁鹊弟子东皋公的帮助下才危险过关,就这也因恐惧、焦躁、慌乱而一夜白头,由此可想见当时是如何的凄惶。

他在吴国都城姑苏举目无亲,更没人知道他的才能,于是在大街上像乞丐一样吹箫以引起注意,而当他向当时吴王僚提出第一个建议时,遭到吴公子光的反对,他知道了公子光有异志,想取吴王僚而代之,于是结交刺客专诸,并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隐居在姑苏郊区种地。

当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当上吴王,即是吴王阖闾,伍子胥得到重用并推荐孙武,他建议伐楚,遂和孙武一起打到楚国都城郢,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江陵附近,而楚平王已死,遂掘平王墓鞭平王尸首三百以报杀父杀兄灭门之仇。

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命伍子胥开凿从都城姑苏到太湖的运河,运河从姑苏胥门向西到太湖的胥口,由于是伍子胥开凿,这段运河遂称为胥溪。胥溪穿过太湖,在芜湖进入长江,成为江南运河的重要段落,胥溪也就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运河,伍子胥大名存焉。

阖闾死,夫差继位,夫差为报杀父之仇大举伐越,勾践战败,屈膝投降,伍子胥主张不接受投降,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同时认为北上伐齐称霸为不智之举,结果被夫差赐死。临死时他告诉家人把他的眼剜掉挂于姑苏东门之上,要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

这引起夫差愤怒,于是他把伍子胥的尸首装进马革做的被称为鸱夷的大皮袋子里投之于江,于是鸱夷就代称伍子胥,很悲惨的。说也奇怪,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经商,另起一个名子就叫鸱夷子,并和伍子胥同为钱塘江潮神。而韩非子在著作中也创造了一个叫鸱夷子皮的人物,这鸱夷在上古时期还是一个很热的名字,以后就没听说谁个还起这名字了。

综观伍子胥一生就才能的全面、艰苦卓绝来看同时代的人无出其右者,孔子等武不行,孙子等经略国家不行,管仲等艰苦卓绝不行,更多的人报仇雪恨不行。也可能正是因为他太行,结果命运最不行,真是天妒英才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能抗过命吗?

不过从另一角度说,没有一股英雄气,命再好又有什么价值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